12月5日,农业部宣布转基因开展道路,转基因将依照非食用、直接食用、食用的进程稳步推动。
近来,国家种业科技作用产权买卖中心主任,我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讨中心副主任宋敏对新京报记者表明,转基因作为一项先进的技能,是必需求促进其开展的;可是产业化运用不只要考虑技能性,还要有安全性和经济性。宋敏以为,转基因食物应像药品相同安全点评和监管。
2004年,宋敏辞去日本神州大学农学研讨院副教授一职,作为我国农科院从国外引入的二级杰出人才,在我国农科院从事农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研讨工作10年。归国后,宋敏掌管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研讨专题”、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技能知识产权战略研讨”等多个项目。
转基因存在危险但不等于损害
“拔颗牙医师都会给你讲一大堆危险。但危险不等于损害,不能说有危险就不能用它。”
新京报:现在,言论对转基因食物的争辩很大,你怎样看待这种争辩?
宋敏:转基因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仍是有必要的,假如不能掌握技能开展的前沿,将来肯定会落后和付出代价,不能说有危险就彻底扔掉了。关键是要在躲避危险的情况下去使用,要树立一套牢靠的躲避危险的机制。
看病的药品大多也有副作用,拔颗牙医师都会给你讲一大堆危险。但危险不等于损害,不能说有危险就不能用它。
新京报:你支撑推行转基因食物?
宋敏:有危险能够用,但问题是怎样用。我以为必定要树立一套牢靠的安全点评机制和监管系统。
我国和其他国家相同也采纳了由政府主管组织担任对转基因产品进行安全点评批阅的进程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底子起点是以为生物技能具有潜在危险(有危险推定),因而与转基因生物技能相关的各阶段活动都要进行安全性点评并承受严厉管理。
转基因安全点评实践上都是个案,针对每个转基因产品要一个一个点评,而不是就整个转基因产品说它安全仍是不安全。
应加大研制和出产者的安全职责
“政府的职责多了出产者的职责就少,作用就给一些不担任任的出产者保留了生存空间。”
新京报:关于转基因食物安全,我国现在有没有树立一套严厉的点评系统?
宋敏:我国也学习欧美等发达国家树立一整套转基因安全点评和监管系统。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是,要渐渐加大转基因的研制和出产者的职责,就是谁来对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承当职责。
把安全职责归结到转基因出产和研制单位,政府仅仅做中心监管,既代表出产者的利益,又代表顾客的利益。
要不然,就或许呈现出产者和研制者只片面追求产业化带来的利益,一旦呈现问题后都有政府兜底的局势。这种职责与利益的不对等也是导致国内转基因产业化中呈现的监管难的底子原因。
像现在一个医药公司出产一种药品,它要进行一系列的安全试验,这些试验企业要承当费用,去找点评组织来点评它。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出产企业向顾客补偿,承当相应的产品质量职责。转基因食物也应该采纳这样一种安全点评和监管方式。
新京报:你觉得我国现在躲避危险的机制运转怎样?
宋敏:整个准则,包含安全点评系统应该都是和世界接轨的。
国外的职责主体是出产企业和科研单位。据调查,国外搞一个转基因植物种类,大约是花1.3亿美元。其间,请求安全证书、安全点评的费用大约是3500万美元。也就是说在整个研制本钱中大约30%是用来做安全点评证明的,这个费用由研制单位和企业来承当。将来进入商场后呈现问题,出产企业是要承当职责的。这样一来,研制单位和出产企业就天然不会将自己都觉得没有掌握的技能作用和产品推向商场。
我国现在的问题是研制单位和出产者承当的职责过低。出产单位往往只看到产业化或许带来的收益,没有考虑危险本钱。
新京报:那你觉得政府现在是承当一个什么人物?
宋敏:从政府的视点来说,应该是处在出产者和顾客中心的裁判位置,而不是危险职责的直接承当者。政府的职责多了出产者的职责就少,作用就给一些不担任任的出产者保留了生存空间。
财务资金应退出商业化科研范畴
“公共资源投入商业化范畴往往会歪曲公正竞争机制。”
新京报:8月13日,国家种业科技作用产权买卖中心揭牌,买卖渠道也于当日发动。为何树立这样一个买卖渠道?
宋敏:产权买卖问题,对现在的种业开展非常重要,需求有这样一种揭露、通明、规范的买卖机制。原因有几个方面:
榜首,现在我国的种业科技立异大多都是在科研单位。从知识产权请求来看,它的作用占了悉数作用的60%,但转化使用的功率很低。所以需求有这样一个渠道,便于企业和社会挑选。
反过来,买卖的作用对作用的研讨立项、项目点评也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这些科研项目终究作用怎样样,要看能不能被商场认可,这是点评科研项目和科研作用最底子的规范。
第二,科研单位的研制经费大部分是政府财务赞助,研制作用归于国有资产的一种方式,它要有一个揭露通明的装备机制。
在国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将作用私下买卖:科研成员把作用转让给自己的朋友、亲属。
新京报:你对这个渠道存在一个什么样的愿景?
宋敏:种业科技作用的揭露买卖在职业里仍是新东西,咱们期望让更多人了解它、使用它,使它成为使用商场机制装备种业科技资源的有用东西。
别的,渠道运转跟整个国家科研系统和科研方针变革是结合在一起的。
现在科研人员对科研作用转化的注重仍是不行,尤其是科研单位,更注重科研项目争夺,项目结题就算了。而点评系统傍边更注重宣布论文,对专利、种类权的注重不行。这也与整个科研系统变革有关,要由商场定位,以作用转化为方针。
新京报:现在这个变革发动了吗?
宋敏:在推动,但仍是需求逐渐的进程。
新京报:你觉得变革的方向应侧重于哪些方面?
宋敏:前不久发布了科研管理系统里的立项机制。本来科研项目由许多单位管,科研单位到各个主管部门去请求,立项后就不管了。
所以一个变革就是政府不直接收项目,只管方针,将项目托付给专业组织来管,这样或许会好一点。
公共财务资金投入应该渐渐退出商业化的科研范畴,公共资源投入商业化范畴往往会歪曲公正竞争机制,让立异主体不把精力放在商场上,而是放在争夺国家项目资金上。这样研讨出来的东西也纷歧定是商场所需求的。
应该让商场点评种子好不好
“现在的审定准则是政府对种子质量担责。实践运转进程傍边或许存在不能彻底反映商场需求的问题。”
新京报:你怎样看待种类审定准则?
宋敏:种类是一种特别的出产资料,种类审定作为商场准入的机制,是有必要的,但需求逐渐树立与现代种业开展相适应的运转机制。
无论是种类,仍是种子质量应该逐渐树立出产企业、研制单位的担任准则。
种子好不好,最终是由商场来决议,商场挑选。由种子企业承当商场的点评。
从久远开展来看,种类选育单位应该进行种类测验,树立对种类质量全程担任的机制。出了问题,应该承当职责,而不是政府来担责。
现在我国的审定准则仍是一种政府对种子质量担责的机制。种类质量好坏,由审定专家依照审定规范决议。实践运转进程傍边就或许存在不能彻底反映商场需求的问题。有的是科学的规范,但纷歧定就是顾客的规范。
新京报:也就是更多的交由商场主体。
宋敏:对,商场主体就是职责主体,政府只作为裁判,不替代顾客对种类的好坏做判别。尤其是在种业世界化的布景下,种子企业将来面对的是多元化的全球商场,只要面向商场,知道怎样直接与顾客打交道才有生命力。
新京报:这样一来,种子企业的危险就会很大?
宋敏:种子企业的压力是很大,经过健全的职责机制能够筛选没有才能和不担任任的种子企业,改动现在种业界存在的良莠不齐的情况。一起考虑种类推行中或许存在技能、商场和天然危险,并且触及广阔农人的利益,能够树立稳妥机制来分管种子企业在新种类推行中或许面对的危险。使用商场机制解决问题。
新京报:你期望树立的这个稳妥机制彻底是商场化的仍是?
宋敏:不,这个肯定是方针性稳妥。应该把现在政府直接投入到企业的一些资金拿出来树立新种类推行方针性稳妥基金,为企业进行新种类研制推行保驾护航,以此来分管这个进程中存在的危险,调集企业育种立异的积极性,而不是直接投钱给企业搞立异。
“公共财务资金投入应该渐渐退出商业化的科研范畴,公共资源投入商业化范畴往往会歪曲公正竞争机制,让立异主体不把精力放在商场上,而是放在争夺国家项目资金上。这样研讨出来的东西也纷歧定是商场所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