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笔耕不勤 晚年勤笔耕 健脑宜摄生

[2021年07月07日 08:58] 来源: 现代养生·上半月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张战军2016年武汉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归纳刊物拓荒了“咱们当年”专栏,专门为晚年业余写作爱好者供给一个展现文学才调的渠道。写作内容触及广泛,体裁多样。没想到收稿多达两万余件,除选佳作在刊物上宣布外,择优异稿件修改成晚年发明文集。2016年12月下旬,该刊为总结此活动,在武汉举行晚年文学发明讲座及领会沟通,并为优

张战军

2016年武汉一家很有影响力的归纳刊物拓荒了“咱们当年”专栏,专门为晚年业余写作爱好者供给一个展现文学才调的渠道。写作内容触及广泛,体裁多样。没想到收稿多达两万余件,除选佳作在刊物上宣布外,择优异稿件修改成晚年发明文集。2016年12月下旬,该刊为总结此活动,在武汉举行晚年文学发明讲座及领会沟通,并为优异作品颁奖。自愿参会的晚年人竟多达三百余人,其间许多来自边远地区,以65~75岁年纪段为主体。几位80岁以上高龄白叟大都由儿女伴随参与,最高年纪的87岁,竟单独撑拐从千里之外来参会。与会晚年人个个兴致极高,心情丰满。

见此情形我有两点感悟:榜首,投稿之积极阐明晚年人爱写善写的不在少数。从平常所见,有人喜爱抄文录诗,有人善写日记至老不辍,有的退休后写回忆录,有人爱写读感观感评议社会百态,或诗或文,或求抒发达意,也有些人想晚年圆写作梦。但多数人以读书写作为业余爱好,或为修养修身之道。意图寻求虽各有不同,但有笔耕之兴者颇众。第二,年过花甲、古稀,乃至耄耋之年,奔走几千里,交通食宿费自理,花上数千元去参与个讲座颁奖会,决不会只为寻求一纸奖状、少许奖品或图个虚名。深究这些晚年人之价值观,是把爱写作之晚兴,视为喜爱之宝,为至爱孜孜以求,为至爱学无止境,为至爱访师会友。一位86岁的老者道出心声:“晚年惟好静,清闲度余生,读写能聚神,适意又高兴。”他们的着眼点是:固执晚兴,高兴摄生!

晚年能坚恃笔耕不辍,确实是一种好习惯。它不只是休闲日子的才智挑选,是一种豁达乐天的人生态度,也是亘古至今名人圣贤称道的摄生之道。笔耕与好学是密不可分的至親伴侣。读为写之源头,写为读之续流。晚年日子若能与读写相伴,并锲而不舍,对日子、对人生、对防病颐寿好处多多。

“老而好学”可进步人生层次和日子品质。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过“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首要是进步学问、达古通今。“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人处事豁达大度、有气质和雅量。审时度世更沉着,战胜心思误差,正确认识社会,跟上年代脚步。更能品尝人生真理,不只享用物质福祉,更能从精力层面取得满意;不只爱惜眼前一切,也可从年代开展进程中不断有新的取得感。有位外国前贤说,慢日子不是怠慢速度拖延时间,而是在纷乱的日子中长于找到“平衡”,去享用轻松调和。晚年好

学而笔耕的人,应是首要体会这种轻松调和的人。

“用心一也”是静心摄生的要害内因。老子曾说“养心莫如寡欲”。《黄帝内经》上也有“专心致志为摄生大法”之说。写作无疑需求心安意适,又要用心专注、心无旁骛。静心既是写的条件又是写作天然发生的作用。大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在老公钱钟书逝世后,闭门谢客,悉心读书写作,百岁高龄把收拾日记文稿为每天必修课,且不断有新作问世。由此,她能忘却烦恼,还能坚持心静,到达物我两忘的境地,对健康颇有好处,所以能享105岁高龄。

适兴动脑,天然获延年益寿良效。有人以为晚年又读又写,费脑劳心又伤神有损健康,这是种误解。晚年好读勤写之人,正是闲逸适意之举,超凡脱俗涤除忧烦之方。如古人说“晚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是多么赏心悦目!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八十不知老”,把笔耕比做蚕吐丝,诗曰“比如将民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诉,一使千秋知”。言外之意充满着达观进步的精力。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终身把读书写诗作为排忧解忿之良方,耄耋之年,青灯夜读如儿时,忘我写诗“忘朝讥”,每年还能作诗四百余首,是晚年笔耕不辍的模范。

研讨发现,从事用脑的晚年人,晚年痴呆发生率比常人少一半以上。足见“晚年喜笔耕,健脑宜摄生”之理非谬也。

查看更多: 晚年 老年 老年人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