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安徽省微创医学会主办、安徽爱尔眼科医院协办的“安徽爱尔屈光学术会议(第一届)”在安徽爱尔眼科医院圆满举办。大会以“智领视界 睛彩无界”为主题,汇聚省内外眼科领域专家、学者及技术代表,围绕屈光手术的临床实践、技术革新及服务优化展开深度探讨,为提升区域屈光诊疗水平注入新动能。
会议现场
大咖云集,共启学术盛宴
聚焦技术更新
安徽爱尔眼科医院院长刘勇会议致辞
安徽爱尔眼科医院院长刘勇在致辞中强调,随着全光塑3D精雕、ICL晶体植入等技术的普及,屈光手术已迈入“量眼定制”的精准化时代。通过本次学术交流会,我们一起探讨交流屈光技术的研究成果、临床应用经验以及如何满足患者对视觉质量的需求。
与会专家授课 精彩合集
共话屈光发展新篇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院陈莺主任——《WAVELIGHT个性化系列近视手术介绍》,陈主任指出,Wavelight手术平台经长期验证可开展多种屈光手术,强调术前检查数据精准与规范操作是其精确性、稳定性的核心,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优越性。
杭州明视康眼科医院张君院长线上授课——《Q值引导策略的相关思考及规划理论》,张院长提出:“Q值动态调整模型”,基于患者角膜非球面性特征与术后视觉需求,动态平衡光学区设计与生物力学稳定性,使角膜形态更接近自然生理状态,提升术后视觉舒适度。
安徽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专科陈诚主任——《全光塑手术适应证与禁忌证及手术经验分享》,系统阐述了全光塑(3D精雕)技术优势、患者的选择及手术的设计。并分享了安徽爱尔一年的临床数据,术后裸眼视力达标率、屈光稳定性及高阶像差控制均优于传统激光术式,尤其在暗光下视觉质量方面具有提升。
安徽爱尔眼科医院国家高级验光员陈菁睿——《全光塑术前检查及患者宣教要点》,陈菁睿提及全维度数据采集:通过光迹追踪技术整合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及眼轴长度等参数,构建真实眼3D模型,为个性化切削方案提供基础。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王静教授——《一波三折——当ICL遇上干燥综合征》,王静教授指出:干燥综合症患者在严密监控下可行ICL植入术,需通过术前眼表优化、围术期使用药物控制炎症及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提升验光精准度和术后视觉质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院孙正杨主任——《病例分享:几例与众不同的ICL病例》,孙主任通过特殊ICL病例经验强调,细节把控是核心,术后规范随访及强化医患沟通是关键。
安徽爱尔眼科医院刘勇院长——《ICL植入术之切口制作——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刘院长强调:切口设计的精准性直接影响手术质量,术中医生的精细化操作理念及严格把控每个环节是确保患者视觉质量的核心要素。
合肥爱尔眼科医院陈国府院长——《ICL围手术期管理》,陈院长提出:手术全流程的精细化管控(涵盖术前精准评估、术中规范操作及术后系统随访)是医疗安全的核心,需强化各环节细节管理并重视患者长期随访追踪。
安徽爱尔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专科陈诚主任————《ICL接诊流程优化及选片设计》,陈主任提出要优化接诊流程,避免患者重复到院,升级检查设备、精细化检查,组织人员培训学习,为选片提供更精准的数据。
技术赋能 打造屈光诊疗新标杆
主持及点评专家:从左至右依次为李盈龙教授、石磊教授、李永蓉教授
主持及点评专家:从左至右依次为刘钢生教授、文磊教授
会议点评环节聚焦技术革新与临床痛点,专家普遍认为需以精准化、个性化为导向,通过技术下沉、多学科协作等,推动眼健康服务从“标准化”向“品质化”跨越。
与会专家们一致指出,技术迭代正加速屈光手术从“矫正视力”向“视觉质量优化”升级。
会议同步展示由爱尔康、瑞士STAAR、SANTEN等企业提供的技术设备与解决方案,包括全光塑手术平台、ICL晶体设计系统等。
首届安徽爱尔屈光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区域屈光诊疗迈入协同创新、精准赋能的新阶段。安徽爱尔眼科医院将以技术为纽带,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持续引领屈光手术的规范化与高质量发展,为“清晰视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