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约10亿偏头痛患者的沉默呼声中,这一疾病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着青壮年群体的健康与社会生产力。偏头痛,这一反复发作、多为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常见神经系统失能性疾病。

“偏头痛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小问题,它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不容忽视。我们需要提高对偏头痛的认识,重视它的危害,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中心主任武剑教授表示,期待更多像CGRP受体拮抗剂这样的创新药物出现,为偏头痛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在遭受偏头痛的困扰,不要犹豫,尽快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让我们一起战胜这个健康隐形杀手。
偏头痛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偏头痛,这一看似平常的“头痛小事”,实则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武剑教授表示,偏头痛具有高患病率、高度失能性、高疾病负担等特点,从工作、学业、社交等多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研究,偏头痛患者每年生产力下降最多可达89.2天,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会频繁请假,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甚至面临失业或学业落后的风险。
偏头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伴随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21种共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更令人担忧的是,偏头痛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是导致卒中的最重要的非传统因素。18~34岁人群发生卒中与非传统危险因素(如偏头痛)更相关,偏头痛显著增加卒中风险1.73倍,增加隐匿性颅内病灶发生风险7.1倍。
女性:偏头痛的“偏爱”对象
在偏头痛的患者群体中,女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女性患者高发(女:男=2.2:1),高峰发病年龄为35-49岁。武剑教授解释说,女性更容易受到偏头痛的“青睐”,这与女性体内的生理因素密切相关。女性体内的血浆CGRP水平高于男性,激素波动可能会改变个体的偏头痛发作阈值,进而引起偏头痛发作。
女性体内激素波动比较剧烈的时期,如排卵期和黄体期、怀孕期间、使用含雌激素的药物时、月经期、产后、停用口服避孕药时、围绝经期,都更容易发作偏头痛。约20%~25%的女性偏头痛患者的偏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这种月经性偏头痛不仅疼痛程度更重,致残性更高,对急性期治疗药物的反应性也更差,进一步加剧了偏头痛的疾病负担。
“忍痛文化”的代价远超想象
很多人认为头痛只是一种小症状,忍忍就过去了。然而,武剑教授强调,偏头痛长期不治会引发多种危害,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在工作和家庭方面,因工作效率降低,偏头痛患者平均每年工作当量会减少3.2~89.2天,平均下来是每年每人10.2天,这使得他们承担更多就业风险。同时,偏头痛也会影响患者对子女的照顾,使配偶之间关系紧张,患者的配偶也会遭受工作效率和社交活动的损失。
从健康角度来看,偏头痛可能是其他神经内科疾病的诱因。有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17倍,减少偏头痛发作频率可以降低卒中风险。此外,偏头痛患者易出现睡眠障碍,进而导致偏头痛发作更频繁、更严重,还会增加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影响心理健康。
诊疗困境:“三低”难题待解
目前,偏头痛在临床诊疗方面存在着患者就诊率低,医生正确诊断率低,规范性治疗率低的“三低”难题。武剑教授表示,公众对偏头痛认知程度低,很多人认为“头痛是小病、不值得去医院就诊”,导致中国偏头痛患者的就诊率仅为52.9%。而且,偏头痛尚缺乏客观诊断指标,主要靠医生问诊和患者阐述,加上我国医疗机构“头痛门诊”少,头痛专科医生数量有限,神经内科其他亚专业医生对原发性头痛认知不足,医生门诊工作负荷大,与患者交流时间有限,使得临床上对偏头痛的正确诊断率只有13.8%。
就算偏头痛被正确识别,治疗药物也非常有限。特别是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患者、传统药物疗效不佳患者、存在高卒中风险因素的患者,长期处于“无药可用”的状态。
人工智能赋能社区头痛防治
谈及偏头痛防止体系建设,武剑教授认为:“与卒中这种大病不同,头痛防治更需要将重心下沉到社区,让患者在社区层面就能获得初步诊断和指导,从而更有效地防控疾病。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这一模式变得更加切实可行。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工具,赋能社区医生,帮助他们对患者进行初步筛查和诊断,同时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病情。例如,清华长庚医院已在天通苑开设社区头痛门诊,每天安排医生坐诊,从社区开始筛选需要关注的患者。未来我们将通过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社区,有望显著提高头痛的防治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
治疗新曙光:CGRP技术带来变革
过去二十年,中国偏头痛患者只能使用广谱止痛药等传统药物缓解头痛,然而传统药物存在诸多问题。不规范使用会导致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MOH),9.1%-12%的偏头痛患者因用药不规范导致MOH,而MOH患者的经济负担是普通偏头痛患者的3倍。有些患者使用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服药后症状不能快速缓解,疗效持续时间短,长期连续使用还会增加MOH风险。而且传统偏头痛治疗药物对心脑血管系统存在不良影响,不适用于卒中风险高的偏头痛患者。近年来,CGRP受体拮抗剂成为偏头痛治疗新靶点,新一代口崩剂型偏头痛性治疗药物的引进,为偏头痛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