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江湖老中医 马烈光:一位老中医的“江湖”

[2021年08月12日 06:35] 来源: 养生大世界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提起老中医,想必许多人都会贴上这样的标签:保存、学究、不谙油滑……而在成都,有一位推翻常人形象的名老中医——马烈光。他有许多头衔: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四川省名中医、国际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中联”)摄生专业委员会会长、美国《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榜首副总编……从教授到外国杂志副总编,这些看起来

提起老中医,想必许多人都会贴上这样的标签:保存、学究、不谙油滑……而在成都,有一位推翻常人形象的名老中医——马烈光。他有许多头衔: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四川省名中医、国际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简称“世中联”)摄生专业委员会会长、美国《中华医学杂志》(中文版)榜首副总编……从教授到外国杂志副总编,这些看起来并不相干的职务,却被马老集于一身。

一套行装见“江湖”

初见马老,是他来咱们修改部讲课。其时已是初夏,他身着中式上衣,一排盘扣规整地直系颈下,气色与神采俱佳,我想:果然是一派老中医的气质。

但是一开口就惊到在场的诸位修改了,您听听:“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许多;阅人许多,不如高人点悟。”咱们开怀大笑,这倒像出自行走江湖的“高手”之口。“看来不只仅是一位学术派啊!”我在心里嘀咕着,也多少有些忐忑:这样的采访目标,以我有限的文笔,怎样驾御?

“可怕”的是,这样的不安并没有随采访的深化而减轻,由于——马老真真是七步之才得凶猛:“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黄帝内经》),“外物以累心不存,神情以醇白独著,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摄生论》)……马老说,中华民族自古就注重探求摄生之道,不只医家如此,文人、史学者亦然,庄子的《摄生主》,吕不韦安排撰写的《吕氏春秋》,嵇康的《摄生论》等,或以史事见摄生,或以摄生喻治国……讲起我国传统文明关于摄生的论说,马老滔滔阔论,古文信手拈来。

“江湖高手”当然凶猛,博学多才更需沉淀,而如果是博学多才的“江湖高手”,恐怕要分分钟“秒杀”一大片人,马老就是这样的高手。所以乎,在他为咱们答疑的一起,我细心打量了马老的行装。“表面表现内涵,总能找到一点头绪,让我从异乎寻常的视点了解马老。”这样想着,我还真发现了他的不寻常之处:他的中式服装下,配了一双西式的黑色皮鞋。如此中西合璧,不正是他“行走江湖”的佐证吗?

成果摄生六合宽

2015年5月23日,国际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摄生专业委员会树立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0余名来自海内外摄生范畴的政府领导、专家、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参与了会议,马老中选首任会长。尽管作业现已曩昔一年,提起其时的情形,马老仍然有些激动:“我作为会长,在受牌、受证的时分,的确非常激动。人到晚年,心境本不宜动摇,也不易动摇,但看着苦心预备的摄生专委会能在人民大会堂办成最高标准的会议,心中的激动和感动无以复加。”

在大会致辞中,马老讲到,我国从夏商至秦汉,历唐宋元明清,“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的重生思维深植人心,“君王众庶,尽欲全形”的长生寻求浸透血脉,“养怡之福,可得永年”的摄生行为贯穿一向。特别到了现代,摄生越来越遭到国际注重,其国际化现已有了实质性的开展。能够说,时代需求摄生,国际需求摄生,人类健康需求摄生。毕竟,马老召唤同路同心同力,凭借国际中联摄生专业委员会的力气,携手光大“摄生仁术”。

当被问起树立这样一个安排的初衷,马老答道:“跟着国际医学对健康问题的注重,来华求取摄生真经,进行健康学术沟通的外国友人越来越多,摄生可谓‘笑迎八方客。这也让人殷切感觉到,需求树立一个国际性的学术安排,使摄生走向国际舞台。”

其实,在此之前,在摄生的国际舞台上,马老早已行走得风生水起。早在1998年到1999年,他接连两次应邀赴日本讲学,别离宣布了“《内经》摄生,博学多才”和“孙思邈之真人关节扶引术”学术讲演。之后的十多年间,他先后赴新加坡、美国、英国、荷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沟通访问,并宣布中医摄生方面的专题讲演。2013年,马老还在联合国总部发布“国际摄生宣言”。他的讲学影响广泛,近几年来,不断有国外的学者访问团到成都特地访问,向他讨教博学多才的中医文明……

欲行走江湖,必要修炼真经。四十年来,马老在成都中医药大学,一向从事《黄帝内经》及《中医摄生学》的教育、科研作业,着重欲顿悟中医真理,就必须首要精研《内经》,“思求经旨,演其所知”。不然,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难成大器,难医大病,难为大医。

此外,马老还曾主编四部中医类国家规划教材:《摄生康复学》、《中医摄生学》(“十二五”本科生国家规划教材)、《中医摄生保健学》、《汉英双语·中医摄生学》。

现在,各大高校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手中捧着的“大部头”,大都都有马老的汗水。最近,他又忙于“十三五”本科生国家规划教材《中医摄生学》、卫生部“十三五”研讨生规划教材《中医摄生保健研讨》的毕竟修订,“交稿时刻急迫,我现在大大都精力都放在这上面。事关教育,大意不得。”颇善诙谐的马老,谈及此事,一脸严厉。

国医高手“马先生”

古语曰“大隐约于市”,老百姓说“高手在民间”,何谓高手?马老说,能看病才叫高手,文雅一点讲,应该称“高手”。高手回春,是我国人对医师的最高奖励,不论理论水平怎样高,中医毕竟仍是要关心到人身上的。也许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即使早已过耳顺之年,不论沟通活动多忙,马老仍然坚持坐诊。在他看来,这才是医者之底子。

为何会走上从医之路?说起来,多少有些无法的颜色。20世纪50年代初,马烈光出生于四川灌县(现都江堰市),与许多勉励故事的最初相同,马烈光家境贫寒,爸爸妈妈皆不识字,兄妹五人,他为家中男丁,承载了家人的希望。母亲独具慧眼,她看到在整个人民公社中,数医师日子得最好,所以便领着儿子拜当地名老中医方玉祥为师。那一年,马烈光十岁。学徒的日子不好过,先生教他的榜首课就是明代医家龚廷贤的《寿世保元·药性歌括四百味》,并要求他在短期内通篇背诵,不然就是长板子打在手上,热辣辣地疼。奉行“严师出高徒”的方先生,真令马烈光收成颇丰,至今,关于许多中医古文,马烈光仍旧纯熟于心,出口成诵。

尔后,马老的阅历虽有崎岖,但都没有脱离中医职业。“文革”初期,他在卫校学习针灸。 1969年参与医疗卫生作业,1977年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毕业留校,任教至今。

采访过程中,满耳文言文,尽管偶有不明白,却也亲热动听。我想起一向困惑于心的问题:“有些中医比较排挤西医疗法,乃至要求患者确保抛弃西医医治,对此,您怎样看?”马老说,其实医学的意图就是看病救人,不论中医仍是西医,都应该以临床效果为衡量标准。详细而言,中医的真实优势是摄生,“由于临床看病,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唯有摄生,中医独具特色和优势。并且摄生是我国独有的,才是中华文明和传统医学之魂!”

在门诊中,马老目击了许多患者为“看病贵、看病难”所困,导致小病拖大,医师也无力回天。他心境非常沉重,愈加殷切地感遭到摄生关于普通百姓的迫切性。

力行共同摄生经

摄生的道理有许多,晋代葛洪在《抱朴子内篇·黄白》中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这句话在道教中指经过修炼而到达极高的境地后,人能够“羽化成仙”,然后“长生久视”,生命不再受六合的束缚。马老说,这尽管带有必定的迷信和梦想颜色,但从摄生视点来看,“我命在我不在天”有其科学之处,可谓摄生告诫。

那么,这句话怎样落真实摄生实践之中呢?马老以为,首要应正确面临“先天要素”。不行否认,生命毕竟仍是要遭到必定的“先天要素”影响,但绝不能为之低沉,当奋起摄生,呵护生命。其次,摄生尤当注重“后天”,活出“摄生”态。咱们应当尽量削减触摸各种伤生损命的要素,此即东晋葛洪所谓“伤生之徒,全部远之”的道理地点。归结起来,要活跃调控后天要素,让其有利于生命的连续。

“不善摄生,难为大医”,医者若本身健康堪忧,怎能取得高明医技,更不用说成果“大医”。马老说,欲为“大医”者,当善保己身,正摄生之心态,究摄生之学术,行摄生于一生,一起精求医道,爱己及人……那么问题来了,通晓中医摄生学的马老,素日里是怎样摄生的呢?他提出了“摄生三宝”:运动、饮食、养心。

马老首要着重运动的重要性:“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全国动则全国强。”而详细做法呢?马老这样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宁可三日不吃饭,不行一日不训练。”他还有一个共同的“摇晃颤动”训练法:摇头摆尾百病消,百练莫如颤动妙。怎样个“抖法”?马老为咱们做了演示,真真是摇头摆尾,抖手摆腰。看着马老精力矍铄的姿态,咱们不由慨叹:日子中,许多不经意的“小动作”,的确会给咱们的健康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关于饮食,马老又有什么考究?他说:“饮食有‘十不厌,食不厌节,食不厌细,食不厌精,食不厌土,食不厌粗,食不厌丑,食不厌慢,食不厌时,食不厌杂,食不厌少。”归纳来说,就是:饮食要细嚼慢咽;若有条件,最好能吃有机食物;多吃粗粮;关于外形丑恶的食物,如苦瓜,不行因表面丑而弃之不食;要吃时令蔬果;要考究均衡养分,食物调配必不行少;饮食要有控制,不论吃什么,都勿过饱;等等。

马老还特别说到要多喝粥,并引用了陆游的摄生名言“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但马老熬粥有一套自己的“功夫”:需用砂锅,慢火炖,有时用薏仁、白扁豆、百合、山药及少数枸杞,有时则用麦仁、小米、红米、芝麻等,每顿食材皆有改变。

关于“养心”的论说,马老引用了《黄帝内经》中的名言:“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宁,心虚则神浮,心安则神全,有利于身体健康。日子中,应“少私寡欲”,即削减私心杂念,下降人们对功利和物欲的奢求。如此,“自静其心延寿数,无求于物长精力”,方能真实领会摄生的妙处。

跋文

关于中医的形象,非科班出身的我,一向停留在“不流畅难明”的阶段。而与马老两个小时的攀谈,我好像感遭到了古人“枯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境地,似乎找到了与中医学对接的头绪,不再一头雾水地“傻傻不明白”。我想这不只仅是我个人的收成,更是国际范围内,一切获益于中医摄生学的人们的感念。马老长时间致力于中医摄生学科的建造和开展,奔波于国际各地,宣扬中华医学的摄生之道,更不忘倾其心力,培育后学。他是专家,是医师,是教师,而说到底,他是一位悬壶济世的行走者。

(修改/茹晓 校正/典雅)

查看更多: 中医 黄帝内经 高手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