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接近2.5亿,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让老人们普遍长寿,老年病则让老人们晚景艰难。据统计,我国失能老人数量达到4000万,如何帮助失能老人提高生命质量,让失能老人家庭“不失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
辛酸又“失落”,失能家庭养老难
近日,61岁老人周宗彬被紧急送医的新闻引发热议。起因是老人患上帕金森综合征,儿女为了能让老人得到周全护理的同时也减轻家中负担,便把老人送进了养老院。仅仅一个月过后,老人就因全身多处压疮而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救治。院方称老人被送来时身上已经长满压疮,但是没有得到家属的重视,才有了如今的情况。
海口市一家老年公寓里,一位失能老人被接回家过年,在家只待了7天,回来的时候就不行了,谈起这位失能老人,护工满是惋惜,“正月初三回到老年公寓时,老人的腰、后背上长满了压疮,精神大不如前。”

家住杭州市余杭区的叶阿婆一家,选择请保姆对老人进行照护。叶阿婆瘫痪在床,儿女们平日工作忙,就请来全职保姆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然而,保姆经常让老人躺在床上,或者瘫坐在沙发上,连最基础的护理都无法做好。两年时间,叶阿婆已经换了三个保姆,长期卧床加上缺少沟通,让一向乐观的老人变得寡言少语。即使子女们轮流去看望,老人依然难掩失落,身体状况更是大不如前。
类似的失能家庭案例还有很多,出现老人病情恶化、家人心力交瘁的原因,最关键的就是没能对长期卧床的老人做到科学周到的护理,这也养老中“最痛”的点,保姆、护工素质良莠不齐,儿女精力有限,作为照护失能老人的主力人群,接受过专门的养老护理培训的少之又少,让失能家庭陷入“一人失能,一家失衡”的困境。
探寻科学护理知识,科学用药解难题
为进一步提高失能老人的护理水平,减少不适当护理带来的二次伤害,以11月14日世界压疮防治日为契机,中新药业发起了以京万红“科学照护、健康养老”为主题的公益行,探寻科学的治疗与调护方案,为护理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指导。
失能老人的“养老难”,就难在压疮等疾病 的高发上。压疮是年老体弱营养不良、恶病质等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病,压疮伤口溃烂久治不愈,会因感染引起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甚至会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健康养老的关键。
要做到科学养老,需以知识先行。为给失能老人带来更多的专业治疗和调护建议,公益行的第一站是走访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中医外科专家张朝晖教授,在与张教授的交流中,他给出了压疮治疗和调护的一些建议。

张教授提到,失能老人之所以“失能”,往往由脑血管病、偏瘫等疾病引起,这类疾病使得老人长期卧床,身体机能随之下降,老人饮食状况不佳导致营养障碍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失能老人成为压疮的高发群体。
提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调护,张教授首先提到了减压。“压疮的发生发展都是与老人长期受压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解除局部压迫是治疗和预防压疮的第一步”,除了要对老人定时翻身,更要注意对于尾骶部、脚部、足跟部等骨性突起部位的减压,减少因高压引起的血液循环受限,并保持身体清洁,做好环境通风,可以使用压疮垫防治压疮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有压疮的老人,则需要正规的治疗与调护措施介入。已经形成局部溃疡、甚至结痂的患者,应进行局部清创处理,并采用中医“给邪出路”的方法,排出脓液。在用药上,可使用京万红软膏,发挥其“去腐生肌”的功效,促进伤口的愈合。
京万红软膏采用中医外治“偎脓长肉”理论,“偎脓”可使组织液化,促进坏死部分脱落,达到“自动清创”的效果,在伤口愈合长皮的阶段,辅以生肌橡皮膏,与京万红软膏联合使用,加速伤口愈合。
国药医国人,10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不仅能“治未病”,更能“治已病”,在对于压疮等失能老人常见病的治疗中,中西医并重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压疮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调理、整体干预,除了专业的治疗和调护以外,还需要膳食搭配补充营养,老人的心理健康建设同样重要。在面对老人的“负面情绪”和“负能量”时,向老人传达更多的关爱和善意,尽量抽出时间陪伴老人,了解老人的内心,才能让失能家庭避免陷入“一人失能,一家失衡”的困境。
健康公益行汇聚爱心,让失能老人“不失落”
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11月16日,京万红发起“科学照护、健康养老”——红动中国走近养老院公益行走进了北京福泰康敬老院,对失能老人开展义诊,并对护理人员与养老院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响应着我国养老工作的开展。
前来慰问的人员在详细了解了老人们的饮食、住宿、文体活动等生活情况及身体情况后送上暖心的问候和慰问品,中新药业邀请的专业护师们也在养老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重点看望了几位深受压疮困扰的失能老人。

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颁布《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计划在未来三年培养200万名养老护理员。在优势医护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失能老人的照护工作必将向地方医院、养老机构下沉,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势在必行。
“健康中国”的关键在于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对每一个普通人而言,都应从自身出发,掌握更多的护理及用药知识,为健康养老做足准备。在企业爱心公益行的推动下、在医护资源更加丰富、国家养老院服务体系不断升级下,失能老人终将“不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