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
“健”既是形声字,又是会意字,发音与“建”相同,意义附近。“建”是动词,是会意字,从廴(yin),有引出的意思;从聿,意为律。《说文》:“建,立朝律也。”后来引申为发明、建立。“建”的背面就是才能和能量,所以但凡用“建”加上其他偏旁组成的字,大多含有有力的意思,比方“腱”是坚韧有力的筋,腱子肉就是绷紧发力的肌肉;“犍”是力大无穷的公牛等等。
“健”从人从建,意义是有力的。《增韵》:“健,强有力也。”
“健”也可以作副词,意义是有力地,比方“天行健,正人以自强不息”,大步流星、健在、强健、健美、健硕等。“硕”是块头大,“健”是有力气。
在使动用法中,“健”可以作动词,意义是“使之健”,也就是使之有力的意思。很多人胃肠活动板滞缓慢,运用消食化积的药物,或许予以点穴针刺,可以使胃肠得气有力,生动活泼起来,所以叫做“健胃”。
当然“健”还有拿手的意思,比方善谈、健忘。这儿就不是有力气的意思了。
“健”有个近义词是“伉”,发音同“抗”。《说文》:“健,伉也。”“伉”有对抗、抗衡、兴奋、有力的意思。想领会“伉健”的感觉,就去看看战马出征前不断吼怒、跳动、刨蹄的姿态。
“伉健”倒置过来就是“健伉”,历史上也有这么用的。《武经总要》:“义师之守边,最为健伉,习知山川路途,每蛮寇至,不计远近掩杀,官军守险策应罢了。”所以我置疑今日说的“健康”,其实就是古代的“健伉”,或许是耳食之言,发音和字义都有了改变。
“康”的意义是五个方向的路途都晓畅。古人命名一路畅通为“路途”,一分为二有分岔叫做“歧”,十字路口灵通四个方向叫做“衢”,灵通五个方向就叫做“康”,灵通六个方向叫做“庄”,灵通九个方向叫做“逵”(馗)。人们常说的"阳关大道"就是灵通各个方向的路途。所以“康”的意义就是有路子,行得通。
俗话说:“要想富,先筑路。”路途晓畅了,物质和能量才或许沟通、沟通。
人的身体想保持正常的工作也是如此。中医认为人不只有肉眼可见的血在脉管里活动,还有一种无形的能量,也就是气(),它在体内有积蓄、活动,这种活动是有规则的,有着各自的节奏、方向、时刻。这种能量活动通过的道路称之为“经络”,大道为“经”,小径为“络”。人的先天之,由精化生,积蓄在丹田,盛行运动在奇经八脉之中,最重要的任督二脉终究注于脑,养分神明。后天之气起于中焦,由水谷化生,吞并呼吸之精气,由肺而起,逐次按时行于十二正派,循环往复,而且分布于三百六十五个小的络脉之中,掩盖浸透全身。
假如经脉不通,或许络脉不畅,人的气血运转就会阻滞,轻则呈现痛苦,重则呈现麻木,久而成患,呈现当地割据,也就是受中心(心神)控制的自我胀大,构成癌瘤。
以任脉而言,上下交通,水火即济称为“泰”;而任脉郁阻,上下阻隔不通,上热下寒,称为“痞”(否)。咱们常说的“康泰”,就是人体的经络上下交通,五路旁达的意思。而“康宁”就是经络晓畅,神魂得归,能藏于心中的意思。
“康”的反义词应该是“塞”、“阻”、“绝”、“断”,横竖就是不通。
总而言之,我国人对身体好,也就是健康的理念源于中医的气血理论,也就是说,气足有力为健,经络晓畅顺达为康。徒有气而经络不通,人会浮躁、痛苦,气冲牛斗,血溢脉外,或呈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张狂也未可知。
经络晓畅而无力量者,就像缺乏养分的婴儿相同,不免夭亡。心思、精力健康不光要有心气、有动力,还要想得开、想得通。现在大多数神志病的患者,不是没心气,压抑过度,损失愿望,干什么都没意思,包含活着,就是想不开,钻牛角尖,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不是不健,就是不康。
想让外国人理解我国的健康概念,恐怕难以找到相应的字词达意,非得让他们学习中医理论不行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