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学术前沿】2025卒中创新与实践论坛:共探神经疾病防治新突破

[2025年08月18日 14:55] 来源: 网络 编辑:小编 点击量:1765
导读:2025年8月8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及同济大学主办的2025年卒中创新与实践论坛在沪召开。本次盛会汇聚国内外神经领域顶尖专家,围绕缺血性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

2025年8月8日,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及同济大学主办的“2025年卒中创新与实践论坛”在沪召开。本次盛会汇聚国内外神经领域顶尖专家,围绕缺血性卒中、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等重大疾病的诊疗前沿展开深度研讨,为临床创新与多中心协作注入新动能。

图片1.png

新加坡国立大学Christopher Chen教授团队率先聚焦PSCI/VCI领域,系统阐述诊断、流行病学及防治策略,并介绍全球FINGERS项目——通过跨国临床试验网络探索痴呆与卒中协同防治路径,推动规范化诊疗与精准干预落地。

图片2.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刚教授则针对CAA临床挑战,强调影像学鉴别与抗栓出血风险评估的临床价值,为复杂病例处理提供关键指导。

上海市东方医院尹又教授深入解读AD治疗前沿,结合2025年AD/PD国际会议最新数据,梳理药物研发突破与个体化治疗策略,为AD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图片3.png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杨弋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尹又教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李云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郝勇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熊燃教授,共同针对CAA的早期识别,VCI和AD诊断、治疗新进展,以及未来的展望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神经影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不断进步,血管性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准确性显著提升。同时,多模态干预手段,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的整合应用,为患者延缓疾病进展提供了更多选择。未来,跨学科协作和全球合作将进一步加速创新疗法的转化与推广,为应对认知障碍疾病提供更坚实的科学支撑。

图片4.png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毕晓莹教授聚焦VCI研究,揭示“老药新用”突破:PCSK9抑制剂通过抑制NLRP3炎症通路减少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焦亡,降低血管性痴呆风险;抗抑郁植物药贯叶金丝桃素(HP)则通过调控小胶质细胞VEGFR2、SRC蛋白,减轻神经炎症及脑白质损伤,显著改善认知功能。

此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彭国平教授提出肠道菌群代谢物与AD的交互机制,指出Blautia菌属干预可修复菌群网络;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付剑亮教授则揭示神经炎症为AD与VaD共同机制,倡导靶向小胶质细胞极化等创新干预策略。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振涛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黄东雅教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汪锡金教授,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毕涌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徐威教授,共同探讨了AD和VaD的病理机制与治疗策略,强调多学科联合诊疗的重要性,以及认知障碍疾病的多维度诊疗策略,强调跨学科融合与个性化治疗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搭建了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专家成果不仅展现了神经领域的最新突破,更为临床转化与患者获益奠定基础。随着这些创新策略的推广,有望显著提升神经疾病防治效果,守护民众脑健康。

查看更多: 品牌医学
lv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