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

黄帝内经医治肾虚原文 下法 源于《黄帝内经》

[2021年01月17日 16:12] 来源: 现代养生·下半月 编辑:小编 点击量:0
导读:晨曦下法源于《黄帝内经》。下法运用规模广,见效快,邪实之证均、正气未虚者、跌打损伤等,均可运用下法。下法开始来源于《黄帝内经》。依据下法药物的性质,能够分寒下、温下两类。下法,亦称泻下法,指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效果的药物以通导大便,使阻滞于肠胃之宿食、积滞、实热及水饮等从下而出,然后清洗胃肠、排除

晨曦

下法 源于《黄帝内经》。下法运用规模广,见效快,邪实之证均、正气未虚者、跌打损伤等,均可运用下法。下法开始来源于《黄帝内经》。依据下法药物的性质,能够分寒下、温下两类。

下法,亦称泻下法,指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效果的药物以通导大便,使阻滞于肠胃之宿食、积滞、实热及水饮等从下而出,然后清洗胃肠、排除病邪的一种办法。下法的运用规模广,见效快,但凡胃肠实热积滞,大便不通,以及体内蓄水等邪实之证,而正气未虚者,均可运用。此外,落马坠井、跌打损伤等外伤疾患也可用下法。

下法之开始来源于《黄帝内经》:“中满者泻之于内,因其重而减之”,后张仲景依据《内经》以及自己丰厚的临床实践经验,创立了寒下的大承气汤、温下的大黄附子汤、峻下的十枣汤、润下的蜜煎导等36方;元代张子和则进一步推行和扩展了本法的运用和规模,以为“催生、下乳、磨积、逐水、破经、灰心,凡下行者,皆下法也”,因而,“下法”实际上包含了通、泻、降、利等诸法,表现了“六腑以通为用”、“以

降为和”、“以泻为补”等中医理论。

依据下法药物的性质,能够分寒下、温下两类。“寒下”所用的药物多性质苦寒,代表丹方有大黄、芒硝等药物组成的大承气汤,适用于肠胃实热证;“温下”所用的药物性温热,药物有巴豆、续随子等,代表丹方有大黄附子汤、备急丸等,温下适用于脾胃寒实积累的患者。

依据下法药物的峻烈程度,又有峻下、缓下之分。“峻下”是强烈攻下的意思,“缓下”是平缓润下之意,这是因为在运用下法时,除了要考虑病况的寒热外,还要考虑患者体质的强弱。如“寒下”的大承气汤,归于峻下性质,而脾约麻仁丸则归于缓下性质;“温下”丹方中的备急丸属峻下,济川煎属缓下。

临床上,下法常与其他办法合作运用,如与汗法、补法、和法彼此调配,能更好的治好疾病,保持体内元气。下法若运用及时,护理妥当,能有马到成功之效。

运用下法时的注意事项与吐法、汗法相似,祛除病邪后就要立刻停服药物,避免伤及胃气,并应多喝粥汤等简单消化的食物,忌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专家提示

因为下法简单耗费正气,因而,白叟、孕妈妈及体质虚弱者禁用下法。别的,处于哺乳期和经期的女人也要慎用。

查看更多: 下法 黄帝内经 药物
lv

图文资讯